關於計畫

一、計畫規劃

位於台灣西南端的高雄市,別名「港都」,在大眾習慣將高雄與海港文化
連結時,往往忽略與海洋畫上等號的高雄,其實包含著52%的山地面積。因破
碎難以開發的地形、就業問題與城鄉落差等因素,這片山地被歸類為「偏鄉地
區」,人口稀少加上未詳加規劃的補助與資源,更連帶影響本區的發展能量偏
低,實際上高雄山地有著十分豐富的觀光資源、多元民族人文風貌與可開發的
農特產品,只要深入盤點區域議題並導入正確資源與能量,搭配其適宜的氣溫
及山林美景,高雄山地有潛力發展成為眾人心目中的「桃花源」,而非認知中
難以發展的「偏鄉」山區。

 

為帶動高雄山地區域發展,縮短城鄉差距,並落實本校社會責任,期能達
成促進地方創生永續發展之目標,本計畫場域鎖定以「港都山線」為主軸。「
港都山線」即為台27線、台27甲與台20線桃源段之公路,這條山線由南向北貫
穿高雄市六龜區與桃源區,並往東(即南橫公路)穿越中央山脈進入東台灣,
是為本區域之重要發展命脈,兩區多數機關、聚落皆沿此路線建置。
另為本計畫創造最大推廣效能,執行團隊選定位於場域中心位置
(六龜、桃源兩區交會
處)的「建山部落」作為工作執行之主要示範點,
以便同時往北向(桃源)、
南向(六龜)延伸,以達計畫執行最大效益。

 

二、桃源區議題需求面訪談概述與議題歸納分析

本校計畫團隊由計畫主持人率隊,透過密集拜訪桃源各地方單位,包括桃
源區公所、六龜區公所、建山國小、興中國小、在地社區協會、高雄市原住民
委員會等。例如寶來人文協會理事長李婉玲表示「…每年都會有許多大學生前
來進行輔導陪伴課程,但規劃僅止於『教導』而缺乏『學習』,年輕人不了解
偏鄉之美自然未來就不會在此地發展…」等語;而高雄山地人口較少,相對商
業就業機會也偏低,導致年輕人就業或畢業後大多選擇在外地工作,更加凸顯
人口老化與隔代教養的問題;另外本區較無完善規劃生活空間與生活資訊,常
有年輕地醫護人員或是教師,短期居留後便離開,區內無法長期留住專業人才
,進而導致醫療機能、文教機能等生活指數下降。
本計畫針對前述在地議題盤點,歸納出「偏鄉文化認知不足」、「家鄉就
業能量低落」、「缺乏異鄉生活誘因」等三項需求構面,以此規劃出「吾愛吾
鄉」、「青年返鄉」與「第二故鄉」對應需求議題之三大目標,以有效呼應在
地區域發展需求。

三、學校對接在地需求規劃

在確認桃源六龜兩區面臨人口結構問題後,為使既有現狀得以充分優化,
執行團隊藉由學研能量與在地串接,將議題直接導入本校及跨領域學校之專業
社群,讓教師之業職能來規劃各議題的實踐方式,並透過自身的社會資源作為
「支持系統」,達成「跨校、跨領域、跨單位」的合作模式,以強化工作策略
及改善方案之可行性。